close
內容來自hexun新聞公司信貸,土地借貸利息,銀行公司信貸利率比較推薦
鄂爾多斯蝶變從風沙源頭到綠色屏障
生態綠園沙海綠洲—恩格貝2013年,註定是鄂爾多斯(600295,股吧)生態建設史上不平凡的一年。這一年5月,鄂爾多斯市被全國綠化委員會授予“全國綠化模范城市”榮譽稱號。這一年8月,全球唯一的沙漠論壇—2013(第四屆)庫佈其沙漠國際論壇在鄂爾多斯召開。有關領導出席開幕式並致辭,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發來視頻賀詞“近年來,中國政府在防沙治沙方面取得瞭舉世矚目的成就,庫佈其沙漠的治理就是成功典范”,聯合國副秘書長阿齊姆·施泰納解釋瞭為何選擇庫佈其沙漠作為全球共同應對荒漠化的高端平臺。這一年9月,中國億利資源集團董事長王文彪,在納米比亞首都溫得和克召開的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第十一次締約方大會上榮獲聯合國頒發的首屆“全球治沙領導者獎”,用於表彰在中國政府的支持下,帶領億利資源集團25年來綠化庫佈其沙漠所做的貢獻。這一系列成就和榮譽,是國際、國內社會對鄂爾多斯生態建設的充分肯定和重大褒獎,也記錄瞭鄂爾多斯人建設綠色傢園、美麗傢園的執著情懷和不懈追求。“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生態建設實現美麗與發展共贏鄂爾多斯曾經是生態環境極其脆弱的地方。境內毛烏素沙地、庫佈其沙漠占全市總面積的48%,丘陵溝壑區、幹旱硬梁區占總面積的48%。年降水量150-300毫米,年蒸發量2000-3000毫米。黃河流經728公裡,過去年平均向黃河輸入泥沙1.6億噸。歷史上,受十年九旱客觀規律和人為因素影響,生態環境逐步惡化,一度成為全國荒漠化和沙化較為嚴重的地區之一,不僅制約瞭全市經濟社會發展,而且嚴重威脅著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的生態安全。面對惡劣的生態環境,鄂爾多斯歷屆黨委、政府帶領各族群眾,幾十年如一日,矢志不渝,艱辛努力,在漫長曲折的生態建設道路上,譜寫瞭一首前仆後繼建設綠色傢園的壯麗詩篇。然而,過去零散被動式的生態建設,無法從根本上擺脫“惡化-治理-再惡化-再治理”的怪圈。在長年與幹旱、沙漠化鬥爭過程中,鄂爾多斯人認識到,落後的生產方式,是生態惡化的重要原因。近年來,市委、政府轉變思想觀念,調整發展思路,提出建設“綠色大市、畜牧業強市”,遵循自然規律,統籌解決生態建設與“三農三牧”問題。2000年,鄂爾多斯提出瞭禁牧休牧輪牧、舍飼養殖,改變傳統的農牧業生產方式,使不堪重負的10068萬畝草原終於得到瞭休養生息。禁牧休牧、舍飼養殖政策出臺初期,引起瞭放牧戶的強烈抵觸,“牛羊生下來就是要放養的,如果不放養,我們的錢從哪裡來?”由於無法接受千百年來遍地放養的傳統畜牧方式被現代畜牧方式取代,農牧民反對的聲音很多。鄂爾多斯頂著巨大壓力,始終沒有動搖實施禁牧休牧、舍飼養殖的決心。為瞭讓農牧民轉變觀念,接受現代畜牧的養殖方式,鄂爾多斯派出多個宣講團,向農牧民耐心宣傳講解。在財力有限的條件下,政府為禁牧休牧地區的農牧民發放補貼,解決瞭農牧民群眾的生活之憂。逐漸適應瞭全新生產經營方式的農牧民,他們驚奇地發現,通過禁牧休牧、舍飼養殖,收入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增加瞭。目 前 ,全 市 禁 牧 、休 牧 區 面 積 分 別 占 到 總 面 積 的52.4%、47.6%,60%的牲畜實現舍飼養殖,40%實現半舍飼養殖;建成土地集約經營基地220萬畝,糧食在退耕136萬畝的情況下,產量由2000年的13億斤提高到29億斤,牲畜頭數由615萬頭隻增加到1208萬頭隻。2007年,鄂爾多斯提出實施“收縮轉移、集中發展”戰略,將農牧區劃分為優化開發區、限制開發區和禁止開發區。在禁止開發區,大力度轉移農牧民,推動生態集中恢復;在限制開發區,發展現代草原畜牧業,建設新牧區;在優化開發區,發展現代農業,建設新農村。目前,已建成生態自然恢復區2.3萬平方公裡,累計轉移農村牧區人口41.7萬人。鄂爾多斯市是煤炭資源富集區,但市委、政府始終堅持“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實現美麗和發展共贏。為提高資源利用效益、減少對環境的破壞,當地全面實施瞭地方煤礦三年技改和資源整合工程,大規模推進煤炭資源整合和企業兼並重組。煤炭機械化綜采率由2005年的45%提高到90%以上,資源回采率由55%提高到75%以上,煤炭洗選率由40%提高到80%以上,地方煤炭主體企業由2010年的149戶整合到42戶。同時,實行“一礦一企治理一山一溝”等礦企治理政策,系統解決瞭礦區環境和群眾的生產生活問題。如今的礦區,傳統的灰黑色逐漸披上瞭綠裝,山明水秀、空氣清新,鄂爾多斯成為全國和諧礦區建設試點。在工業發展上,鄂爾多斯提出“讓1%的土地創造價值,讓99%的土地休養生息”的理念,把園區作為產業結構調整和項目建設的主陣地,集中在園區佈局項目,杜絕遍地開花,促進工業集中、集約、集聚、循環發展。目前,在全市集中打造瞭18個產業園區,園區之外不再擺佈工業項目。園區在承接產業項目的同時,減輕瞭環境承載壓力,提升瞭地區可持續發展能力。著力推進節能減排,發展循環經濟,萬元G D P綜合能耗兩年下降7.3%,萬元工業增加值耗水量下降16.7%,黃河流經鄂爾多斯728公裡卻沒有一傢向黃河排污的企業,全市空氣優良天數穩定在340天左右。傳統生產經營方式的變革,有效破解瞭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這一難題,鄂爾多斯走出瞭一條生態恢復、生產發展、生活改善的文明發展之路。國傢、集體、個人一齊上全社會參與托起綠色夢想鄂爾多斯堅持以國傢和地方投入為導向,以生態工程為抓手,以社會參與為重點,大規模推進生態環境建設,形成瞭國傢項目、地方工程、企業和個人參與的多輪驅動生態建設的良好局面。2000年以來,當地先後組織實施瞭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三北防護林、退牧還草、國傢水土保持重點建設工程、水土保持淤地壩試點工程等一批生態重點工程,完成人工造林920萬畝、飛播造林805萬畝、封育442萬畝,草牧場圍欄3660萬畝,水土保持初步治理面積2000多萬畝,建成淤地壩1628座。近幾年,圍繞創建國傢生態園林城市和國傢森林城市的目標,加大國土綠化力度,啟動實施瞭“六區”(城區、園區、景區、通道區、生態移民區、新農村新牧區)綠化、“四個百萬畝”(百萬畝油松、樟子松、沙棘、山杏)、碳匯造林和城市核心區百萬畝防護林生態圈等地方林業重點工程。今年以來,按照自治區“8337”發展思路,著力把鄂爾多斯建設成為我國北方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到目前,全市完成高標準造林503萬畝,建成生態碳匯林9 .2萬畝,有效改善瞭生態環境,被評為“全國綠化模范城市”和自治區級“生態園林城市”。2013年春季,鄂爾多斯為期一個月的全民義務植樹活動拉開帷幕。在城鎮周圍、公路兩側、山坡上下,數萬名幹部職工迎著寒風、頂著沙塵挖樹坑、拌糞土、栽樹苗,勞動場面熱火朝天。該市把此次義務植樹活動作為轉變作風、振奮精神的有利契機,市四大班子領導和各部門幹部職工全部自備工具,自行前往參加義務植樹活動,期間一律不搞集體用餐。植樹過程中,除特別堅硬的地區外,一律不動用機械,主要依靠人工完成樹坑開挖、樹苗種植和澆水等工作。要求每名幹部職工參與義務植樹不少於7天,並按幹部職工人數把任務分解到單位和個人。市和旗區均成立瞭督查組,對義務植樹進展情況和幹部職工出勤率實地督查。城市核心區綠化工作單獨列入市委、政府對旗區和市直部門實績考核。義務林地劃片由各單位一包到底,單位安排人員輪流管護,確保每塊林地、每棵樹有人看護。各級幹部職工的務實工作作風充分激發瞭廣大群眾參與熱情。據統計,這次參加義務植樹的幹部群眾達47萬人,完成植樹600餘萬株“十一五”以來,鄂爾多斯市參加義務植樹公民累計達722.7萬人次,完成植樹8101萬株。全民義務植樹逐漸成為鄂爾多斯生態建設的又一支重要力量。正是全社會參與生態建設,不斷點燃著鄂爾多斯綠色希望。與此同時,鄂爾多斯鼓勵多種所有制參與生態建設,大力推行以非公有制為主體的運行模式,支持民營企業、造林大戶參與生態治理,全市非公有制造林面積占總造林面積的90%以上。近年來,鄂爾多斯實施瞭集體林木劃撥到戶、小流域治理拍賣到戶等生產責任制,實行兩權分離、分戶治理經營,相繼出臺瞭“個體、集體、國傢一齊上,以個體為主”“誰造誰有,長期不變,允許繼承流轉”等生態保護和建設的基本政策,促進瞭資金、技術、勞動力等生產要素向生態治理和開發聚集,掀起瞭全社會參與生態建設的熱潮,形成瞭人人共築北疆綠色屏障的龐大合力。在與惡劣生態環境的博弈中,鄂爾多斯湧現出無數造林模范和先進群體,創造出瞭許多生態傳奇。從“烏審召精神”,到“穿沙精神”;從鄂爾多斯集團治理“恩格貝”,到東達·蒙古王集團建設萬畝沙柳基地、伊泰集團建設萬畝甘草園、億利集團建設庫佈其沙漠萬畝鎖邊林帶和杭錦旗穿沙公路護林網;從烏日更達來,到治沙女傑王果香、全國勞模殷玉珍,一個個企業傾情投入,一代代治沙人不斷湧現,接力譜寫綠色新篇章。目前,全市承包造林面積在500畝以上的大戶超過2500戶,治理沙漠200多萬畝。鄂爾多斯多元投資生態建設新格局初步形成,生態建設呈現出治理主體由國傢、集體為主向社會各界多元轉變,由簡單行政命令為主向政策激勵轉變的重大變化。有關領導2007年在鄂爾多斯考察時說,鄂爾多斯地區“整個生態環境有瞭明顯改善”。一位國傢兩院院士稱鄂爾多斯是“中國幹旱半幹旱地區實現經濟社會與生態環境協調、持續發展的典型范例。”轉變發展理念和生產方式“貧瘠荒涼”變“綠色銀行”在進行規模宏大的治沙會戰和尋找治沙新途徑的過程中,鄂爾多斯的決策者們認識到,沙生植物不僅可以防沙治沙,還能通過加工轉化成產品帶來經濟效益,激發企業和個人防沙治沙積極性。鄂爾多斯確立瞭“五化”(林板一體化、林紙一體化、林飼一體化、林能一體化、林景一體化)、“三品”(飲品、藥品、化妝品)的總體思路,積極構築沙漠化治理與林沙產業發展相互促進新格局。正是這種“反彈琵琶、逆向拉動”的思路帶動,使更多的企業和個人加入到生態治理保護的大軍中。鄂爾多斯號稱灌木王國,依托境內豐富的沙柳、檸條、楊柴等灌木資源,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就開始瞭林產品的加工利用,建起第一傢人造板加工廠。經過多年探索發展,鄂爾多斯市林沙產業逐步發展壯大,初步形成瞭以人造板、造紙、生物質發電、飼料、飲食品、藥品、保健品加工和生態旅遊為主的林沙產業體系。建成毛烏素生物質電廠、高原杏仁露、天驕資源、水域山等規模以上林沙產業企業20多傢,其中銷售收入100萬元以上的13傢,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的林沙企業11傢。人造板年生產規模15萬立方米,飼料年生產規模2萬噸,醬油、醋、杏仁露、沙棘飲料年生產規模15萬噸,沙棘黃酮軟膠囊年生產規模3000萬粒,生物質發電年4.8億度。“企業建基地、基地連農戶”“企業對協會、協會聯農戶”的運行機制把企業和農牧民緊緊綁在瞭一起。杭錦旗源豐生物質電廠與農牧民合作造林,由農牧民出土地,企業出種植費和管護費,平茬後企業收購原料,企業和農戶按4:6利潤分成,農民拿大頭。內蒙古高原杏仁露公司與當地村社和農戶簽訂山杏種植、管護、收購合同,對農牧民種植的山杏原料林無償給予撫育管理,無償提供采摘機械,每年杏核收購季節予以保護價收購,直接帶動17000多戶農民受益,戶年均增收960元。從被動參與到主動投身,像這樣企民合作、互利共贏的事例在鄂爾多斯不斷上演著。2008年1月19日,有關領導到錢學森先生傢中探望,談話間告訴錢老“前不久,我到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考察,看到那裡沙產業發展得很好,沙生植物加工搞起來瞭,生態正在得到恢復,人民生活水平也有瞭明顯提高。錢老,您的設想正在變成現實”。這番話,也是對鄂爾多斯發展林沙產業的褒獎和肯定。據統計,2012年,全市林沙產業總產值達到瞭42.7億元,帶動農牧戶12萬戶,農牧民來自林沙產業的人均純收入2443元,占當年農牧民人均純收入的22%。今天,人們在談論鄂爾多斯經濟快速發展時,往往會忽略生態建設取得的成就。正如億利資源沙產業集團總經理王鐘濤說:“出去以後,人們一聽說我是鄂爾多斯人,對我們的印象就是挖煤的,卻沒人知道我們其實是種樹的!”創新生態治理模式給荒漠披上綠裝從舉目望去遍地黃沙到漫山遍野盡披綠裝,鄂爾多斯生態環境的脫胎巨變,與鄂爾多斯市對環境改善的孜孜以求、對生態建設的不懈努力密不可分。鄂爾多斯人用勤勞和智慧,探索出瞭一套符合實際、科學合理、獨具特色的生態治理模式。在鄂爾多斯東部丘陵地區,灰白、紫紅、黃褐等五顏六色的巖石層顯得格外醒目,這就是被稱為“地球癌癥”的砒砂巖區。但這裡並非寸草不生,耐幹旱、耐貧瘠的沙棘小灌木在這裡頑強生長著。為此,科研人員進行瞭一系列攻關,攻克瞭砒砂巖區沙棘育種、高效栽培等一整套提高成活率的技術,並將其作為治理砒砂巖水土流失的最佳樹種在全市大力推廣。十幾年來,鄂爾多斯市累計種植沙棘11.6萬公頃,並仍以每年6000多公頃的速度推進。在庫佈其沙漠,針對沙丘高大、地下水位較低、治理比較困難的實際,采取“南圍、北堵、中切隔”的綜合治理模式,沙漠南北兩側營造生物鎖邊林草帶,阻止沙漠南侵、北擴、東移,利用天然的十大孔兌和修建穿沙公路進行切隔治理,已使庫佈其沙漠治理率達到瞭23%,沙漠趨於穩定。在毛烏素沙地,針對沙丘低緩、地下水位高、有不少天然綠洲的特點,采取“莊園式生物經濟圈”的治理模式,運用“封、飛、造”等措施進行綜合治理開發,堅持增加綠色和提高質量並重,突出樟子松基地建設。目前,毛烏素沙地治理率達70%,沙害基本消除。在幹旱硬梁區和丘陵溝壑區重點實施人工造林,加強封禁保護,減少水土流失。幹旱硬梁區以封育保護旱生灌木和瀕危植物為主,采取瞭“窄林帶、寬草帶、灌草結合,兩行一帶”的治理模式,行植灌木、帶間種草,灌草搭配,為舍飼養殖提供充足的飼草料;丘陵溝壑區結合水土保持采取瞭“沙棘封溝、檸條纏腰、松柏戴帽”的治理模式。2000年以來累計減少入黃泥沙3億噸。同時,鄂爾多斯加快推進“數字林業”平臺建設,組織開展全境航拍工作,建成集森林草原防火遠程監控、基礎地理信息、荒漠化動態監測、森林資源管理等功能於一體的數字林業雲計算和海量數據庫,實現瞭生態管理的網絡化、智能化和可視化。啟用自動報警裝置,實時監控2萬平方公裡的重點林草植被情況,大幅度提高瞭林業監測數字化和管理科學化水平。建立瞭擁有10架飛播飛機的通航公司,購置瞭全國地級市首架人工增雨飛機,創辦瞭擁有種子篩選、包衣、丸化先進設備的碧森種業公司,組建機械化造林專業隊10個,全市機械造林面積達到70%以上。經過不懈努力,鄂爾多斯生態環境實現由嚴重惡化到整體遏制、大為改善的歷史性轉變。據統計,鄂爾多斯市2000年至2005年沙塵暴年均發生4 .8次,而2005年以來7年間年均隻發生2次。2005年以來年均降水量308毫米,2012年降水量達到瞭448毫米。全市森林覆蓋率和植被覆蓋度分別由2005年的16.2%和45%,提高到2012年的25%和70%。昔日一度襲擾京津冀地區的風沙源頭,今朝已經成為祖國北疆的重要綠色生態屏障。
新聞來源http://news.hexun.com/2013-11-07/159447794.html
身分證汽車貸款
鄂爾多斯蝶變從風沙源頭到綠色屏障
生態綠園沙海綠洲—恩格貝2013年,註定是鄂爾多斯(600295,股吧)生態建設史上不平凡的一年。這一年5月,鄂爾多斯市被全國綠化委員會授予“全國綠化模范城市”榮譽稱號。這一年8月,全球唯一的沙漠論壇—2013(第四屆)庫佈其沙漠國際論壇在鄂爾多斯召開。有關領導出席開幕式並致辭,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發來視頻賀詞“近年來,中國政府在防沙治沙方面取得瞭舉世矚目的成就,庫佈其沙漠的治理就是成功典范”,聯合國副秘書長阿齊姆·施泰納解釋瞭為何選擇庫佈其沙漠作為全球共同應對荒漠化的高端平臺。這一年9月,中國億利資源集團董事長王文彪,在納米比亞首都溫得和克召開的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第十一次締約方大會上榮獲聯合國頒發的首屆“全球治沙領導者獎”,用於表彰在中國政府的支持下,帶領億利資源集團25年來綠化庫佈其沙漠所做的貢獻。這一系列成就和榮譽,是國際、國內社會對鄂爾多斯生態建設的充分肯定和重大褒獎,也記錄瞭鄂爾多斯人建設綠色傢園、美麗傢園的執著情懷和不懈追求。“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生態建設實現美麗與發展共贏鄂爾多斯曾經是生態環境極其脆弱的地方。境內毛烏素沙地、庫佈其沙漠占全市總面積的48%,丘陵溝壑區、幹旱硬梁區占總面積的48%。年降水量150-300毫米,年蒸發量2000-3000毫米。黃河流經728公裡,過去年平均向黃河輸入泥沙1.6億噸。歷史上,受十年九旱客觀規律和人為因素影響,生態環境逐步惡化,一度成為全國荒漠化和沙化較為嚴重的地區之一,不僅制約瞭全市經濟社會發展,而且嚴重威脅著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的生態安全。面對惡劣的生態環境,鄂爾多斯歷屆黨委、政府帶領各族群眾,幾十年如一日,矢志不渝,艱辛努力,在漫長曲折的生態建設道路上,譜寫瞭一首前仆後繼建設綠色傢園的壯麗詩篇。然而,過去零散被動式的生態建設,無法從根本上擺脫“惡化-治理-再惡化-再治理”的怪圈。在長年與幹旱、沙漠化鬥爭過程中,鄂爾多斯人認識到,落後的生產方式,是生態惡化的重要原因。近年來,市委、政府轉變思想觀念,調整發展思路,提出建設“綠色大市、畜牧業強市”,遵循自然規律,統籌解決生態建設與“三農三牧”問題。2000年,鄂爾多斯提出瞭禁牧休牧輪牧、舍飼養殖,改變傳統的農牧業生產方式,使不堪重負的10068萬畝草原終於得到瞭休養生息。禁牧休牧、舍飼養殖政策出臺初期,引起瞭放牧戶的強烈抵觸,“牛羊生下來就是要放養的,如果不放養,我們的錢從哪裡來?”由於無法接受千百年來遍地放養的傳統畜牧方式被現代畜牧方式取代,農牧民反對的聲音很多。鄂爾多斯頂著巨大壓力,始終沒有動搖實施禁牧休牧、舍飼養殖的決心。為瞭讓農牧民轉變觀念,接受現代畜牧的養殖方式,鄂爾多斯派出多個宣講團,向農牧民耐心宣傳講解。在財力有限的條件下,政府為禁牧休牧地區的農牧民發放補貼,解決瞭農牧民群眾的生活之憂。逐漸適應瞭全新生產經營方式的農牧民,他們驚奇地發現,通過禁牧休牧、舍飼養殖,收入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增加瞭。目 前 ,全 市 禁 牧 、休 牧 區 面 積 分 別 占 到 總 面 積 的52.4%、47.6%,60%的牲畜實現舍飼養殖,40%實現半舍飼養殖;建成土地集約經營基地220萬畝,糧食在退耕136萬畝的情況下,產量由2000年的13億斤提高到29億斤,牲畜頭數由615萬頭隻增加到1208萬頭隻。2007年,鄂爾多斯提出實施“收縮轉移、集中發展”戰略,將農牧區劃分為優化開發區、限制開發區和禁止開發區。在禁止開發區,大力度轉移農牧民,推動生態集中恢復;在限制開發區,發展現代草原畜牧業,建設新牧區;在優化開發區,發展現代農業,建設新農村。目前,已建成生態自然恢復區2.3萬平方公裡,累計轉移農村牧區人口41.7萬人。鄂爾多斯市是煤炭資源富集區,但市委、政府始終堅持“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實現美麗和發展共贏。為提高資源利用效益、減少對環境的破壞,當地全面實施瞭地方煤礦三年技改和資源整合工程,大規模推進煤炭資源整合和企業兼並重組。煤炭機械化綜采率由2005年的45%提高到90%以上,資源回采率由55%提高到75%以上,煤炭洗選率由40%提高到80%以上,地方煤炭主體企業由2010年的149戶整合到42戶。同時,實行“一礦一企治理一山一溝”等礦企治理政策,系統解決瞭礦區環境和群眾的生產生活問題。如今的礦區,傳統的灰黑色逐漸披上瞭綠裝,山明水秀、空氣清新,鄂爾多斯成為全國和諧礦區建設試點。在工業發展上,鄂爾多斯提出“讓1%的土地創造價值,讓99%的土地休養生息”的理念,把園區作為產業結構調整和項目建設的主陣地,集中在園區佈局項目,杜絕遍地開花,促進工業集中、集約、集聚、循環發展。目前,在全市集中打造瞭18個產業園區,園區之外不再擺佈工業項目。園區在承接產業項目的同時,減輕瞭環境承載壓力,提升瞭地區可持續發展能力。著力推進節能減排,發展循環經濟,萬元G D P綜合能耗兩年下降7.3%,萬元工業增加值耗水量下降16.7%,黃河流經鄂爾多斯728公裡卻沒有一傢向黃河排污的企業,全市空氣優良天數穩定在340天左右。傳統生產經營方式的變革,有效破解瞭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這一難題,鄂爾多斯走出瞭一條生態恢復、生產發展、生活改善的文明發展之路。國傢、集體、個人一齊上全社會參與托起綠色夢想鄂爾多斯堅持以國傢和地方投入為導向,以生態工程為抓手,以社會參與為重點,大規模推進生態環境建設,形成瞭國傢項目、地方工程、企業和個人參與的多輪驅動生態建設的良好局面。2000年以來,當地先後組織實施瞭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三北防護林、退牧還草、國傢水土保持重點建設工程、水土保持淤地壩試點工程等一批生態重點工程,完成人工造林920萬畝、飛播造林805萬畝、封育442萬畝,草牧場圍欄3660萬畝,水土保持初步治理面積2000多萬畝,建成淤地壩1628座。近幾年,圍繞創建國傢生態園林城市和國傢森林城市的目標,加大國土綠化力度,啟動實施瞭“六區”(城區、園區、景區、通道區、生態移民區、新農村新牧區)綠化、“四個百萬畝”(百萬畝油松、樟子松、沙棘、山杏)、碳匯造林和城市核心區百萬畝防護林生態圈等地方林業重點工程。今年以來,按照自治區“8337”發展思路,著力把鄂爾多斯建設成為我國北方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到目前,全市完成高標準造林503萬畝,建成生態碳匯林9 .2萬畝,有效改善瞭生態環境,被評為“全國綠化模范城市”和自治區級“生態園林城市”。2013年春季,鄂爾多斯為期一個月的全民義務植樹活動拉開帷幕。在城鎮周圍、公路兩側、山坡上下,數萬名幹部職工迎著寒風、頂著沙塵挖樹坑、拌糞土、栽樹苗,勞動場面熱火朝天。該市把此次義務植樹活動作為轉變作風、振奮精神的有利契機,市四大班子領導和各部門幹部職工全部自備工具,自行前往參加義務植樹活動,期間一律不搞集體用餐。植樹過程中,除特別堅硬的地區外,一律不動用機械,主要依靠人工完成樹坑開挖、樹苗種植和澆水等工作。要求每名幹部職工參與義務植樹不少於7天,並按幹部職工人數把任務分解到單位和個人。市和旗區均成立瞭督查組,對義務植樹進展情況和幹部職工出勤率實地督查。城市核心區綠化工作單獨列入市委、政府對旗區和市直部門實績考核。義務林地劃片由各單位一包到底,單位安排人員輪流管護,確保每塊林地、每棵樹有人看護。各級幹部職工的務實工作作風充分激發瞭廣大群眾參與熱情。據統計,這次參加義務植樹的幹部群眾達47萬人,完成植樹600餘萬株“十一五”以來,鄂爾多斯市參加義務植樹公民累計達722.7萬人次,完成植樹8101萬株。全民義務植樹逐漸成為鄂爾多斯生態建設的又一支重要力量。正是全社會參與生態建設,不斷點燃著鄂爾多斯綠色希望。與此同時,鄂爾多斯鼓勵多種所有制參與生態建設,大力推行以非公有制為主體的運行模式,支持民營企業、造林大戶參與生態治理,全市非公有制造林面積占總造林面積的90%以上。近年來,鄂爾多斯實施瞭集體林木劃撥到戶、小流域治理拍賣到戶等生產責任制,實行兩權分離、分戶治理經營,相繼出臺瞭“個體、集體、國傢一齊上,以個體為主”“誰造誰有,長期不變,允許繼承流轉”等生態保護和建設的基本政策,促進瞭資金、技術、勞動力等生產要素向生態治理和開發聚集,掀起瞭全社會參與生態建設的熱潮,形成瞭人人共築北疆綠色屏障的龐大合力。在與惡劣生態環境的博弈中,鄂爾多斯湧現出無數造林模范和先進群體,創造出瞭許多生態傳奇。從“烏審召精神”,到“穿沙精神”;從鄂爾多斯集團治理“恩格貝”,到東達·蒙古王集團建設萬畝沙柳基地、伊泰集團建設萬畝甘草園、億利集團建設庫佈其沙漠萬畝鎖邊林帶和杭錦旗穿沙公路護林網;從烏日更達來,到治沙女傑王果香、全國勞模殷玉珍,一個個企業傾情投入,一代代治沙人不斷湧現,接力譜寫綠色新篇章。目前,全市承包造林面積在500畝以上的大戶超過2500戶,治理沙漠200多萬畝。鄂爾多斯多元投資生態建設新格局初步形成,生態建設呈現出治理主體由國傢、集體為主向社會各界多元轉變,由簡單行政命令為主向政策激勵轉變的重大變化。有關領導2007年在鄂爾多斯考察時說,鄂爾多斯地區“整個生態環境有瞭明顯改善”。一位國傢兩院院士稱鄂爾多斯是“中國幹旱半幹旱地區實現經濟社會與生態環境協調、持續發展的典型范例。”轉變發展理念和生產方式“貧瘠荒涼”變“綠色銀行”在進行規模宏大的治沙會戰和尋找治沙新途徑的過程中,鄂爾多斯的決策者們認識到,沙生植物不僅可以防沙治沙,還能通過加工轉化成產品帶來經濟效益,激發企業和個人防沙治沙積極性。鄂爾多斯確立瞭“五化”(林板一體化、林紙一體化、林飼一體化、林能一體化、林景一體化)、“三品”(飲品、藥品、化妝品)的總體思路,積極構築沙漠化治理與林沙產業發展相互促進新格局。正是這種“反彈琵琶、逆向拉動”的思路帶動,使更多的企業和個人加入到生態治理保護的大軍中。鄂爾多斯號稱灌木王國,依托境內豐富的沙柳、檸條、楊柴等灌木資源,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就開始瞭林產品的加工利用,建起第一傢人造板加工廠。經過多年探索發展,鄂爾多斯市林沙產業逐步發展壯大,初步形成瞭以人造板、造紙、生物質發電、飼料、飲食品、藥品、保健品加工和生態旅遊為主的林沙產業體系。建成毛烏素生物質電廠、高原杏仁露、天驕資源、水域山等規模以上林沙產業企業20多傢,其中銷售收入100萬元以上的13傢,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的林沙企業11傢。人造板年生產規模15萬立方米,飼料年生產規模2萬噸,醬油、醋、杏仁露、沙棘飲料年生產規模15萬噸,沙棘黃酮軟膠囊年生產規模3000萬粒,生物質發電年4.8億度。“企業建基地、基地連農戶”“企業對協會、協會聯農戶”的運行機制把企業和農牧民緊緊綁在瞭一起。杭錦旗源豐生物質電廠與農牧民合作造林,由農牧民出土地,企業出種植費和管護費,平茬後企業收購原料,企業和農戶按4:6利潤分成,農民拿大頭。內蒙古高原杏仁露公司與當地村社和農戶簽訂山杏種植、管護、收購合同,對農牧民種植的山杏原料林無償給予撫育管理,無償提供采摘機械,每年杏核收購季節予以保護價收購,直接帶動17000多戶農民受益,戶年均增收960元。從被動參與到主動投身,像這樣企民合作、互利共贏的事例在鄂爾多斯不斷上演著。2008年1月19日,有關領導到錢學森先生傢中探望,談話間告訴錢老“前不久,我到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考察,看到那裡沙產業發展得很好,沙生植物加工搞起來瞭,生態正在得到恢復,人民生活水平也有瞭明顯提高。錢老,您的設想正在變成現實”。這番話,也是對鄂爾多斯發展林沙產業的褒獎和肯定。據統計,2012年,全市林沙產業總產值達到瞭42.7億元,帶動農牧戶12萬戶,農牧民來自林沙產業的人均純收入2443元,占當年農牧民人均純收入的22%。今天,人們在談論鄂爾多斯經濟快速發展時,往往會忽略生態建設取得的成就。正如億利資源沙產業集團總經理王鐘濤說:“出去以後,人們一聽說我是鄂爾多斯人,對我們的印象就是挖煤的,卻沒人知道我們其實是種樹的!”創新生態治理模式給荒漠披上綠裝從舉目望去遍地黃沙到漫山遍野盡披綠裝,鄂爾多斯生態環境的脫胎巨變,與鄂爾多斯市對環境改善的孜孜以求、對生態建設的不懈努力密不可分。鄂爾多斯人用勤勞和智慧,探索出瞭一套符合實際、科學合理、獨具特色的生態治理模式。在鄂爾多斯東部丘陵地區,灰白、紫紅、黃褐等五顏六色的巖石層顯得格外醒目,這就是被稱為“地球癌癥”的砒砂巖區。但這裡並非寸草不生,耐幹旱、耐貧瘠的沙棘小灌木在這裡頑強生長著。為此,科研人員進行瞭一系列攻關,攻克瞭砒砂巖區沙棘育種、高效栽培等一整套提高成活率的技術,並將其作為治理砒砂巖水土流失的最佳樹種在全市大力推廣。十幾年來,鄂爾多斯市累計種植沙棘11.6萬公頃,並仍以每年6000多公頃的速度推進。在庫佈其沙漠,針對沙丘高大、地下水位較低、治理比較困難的實際,采取“南圍、北堵、中切隔”的綜合治理模式,沙漠南北兩側營造生物鎖邊林草帶,阻止沙漠南侵、北擴、東移,利用天然的十大孔兌和修建穿沙公路進行切隔治理,已使庫佈其沙漠治理率達到瞭23%,沙漠趨於穩定。在毛烏素沙地,針對沙丘低緩、地下水位高、有不少天然綠洲的特點,采取“莊園式生物經濟圈”的治理模式,運用“封、飛、造”等措施進行綜合治理開發,堅持增加綠色和提高質量並重,突出樟子松基地建設。目前,毛烏素沙地治理率達70%,沙害基本消除。在幹旱硬梁區和丘陵溝壑區重點實施人工造林,加強封禁保護,減少水土流失。幹旱硬梁區以封育保護旱生灌木和瀕危植物為主,采取瞭“窄林帶、寬草帶、灌草結合,兩行一帶”的治理模式,行植灌木、帶間種草,灌草搭配,為舍飼養殖提供充足的飼草料;丘陵溝壑區結合水土保持采取瞭“沙棘封溝、檸條纏腰、松柏戴帽”的治理模式。2000年以來累計減少入黃泥沙3億噸。同時,鄂爾多斯加快推進“數字林業”平臺建設,組織開展全境航拍工作,建成集森林草原防火遠程監控、基礎地理信息、荒漠化動態監測、森林資源管理等功能於一體的數字林業雲計算和海量數據庫,實現瞭生態管理的網絡化、智能化和可視化。啟用自動報警裝置,實時監控2萬平方公裡的重點林草植被情況,大幅度提高瞭林業監測數字化和管理科學化水平。建立瞭擁有10架飛播飛機的通航公司,購置瞭全國地級市首架人工增雨飛機,創辦瞭擁有種子篩選、包衣、丸化先進設備的碧森種業公司,組建機械化造林專業隊10個,全市機械造林面積達到70%以上。經過不懈努力,鄂爾多斯生態環境實現由嚴重惡化到整體遏制、大為改善的歷史性轉變。據統計,鄂爾多斯市2000年至2005年沙塵暴年均發生4 .8次,而2005年以來7年間年均隻發生2次。2005年以來年均降水量308毫米,2012年降水量達到瞭448毫米。全市森林覆蓋率和植被覆蓋度分別由2005年的16.2%和45%,提高到2012年的25%和70%。昔日一度襲擾京津冀地區的風沙源頭,今朝已經成為祖國北疆的重要綠色生態屏障。
新聞來源http://news.hexun.com/2013-11-07/159447794.html
身分證汽車貸款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